*雪家佈告欄*
(。◕‿◕。)雪媽誠摯的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喔~

★軒是32週出生的早產兒寶寶,在保溫箱住了一個月才回家,並且以全母奶親餵,養至軒2歲8個月時自然離乳。
★身體機能穩定後,是以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訓練軒的作息,並融合雪媽的理念來培養一個貼心的男孩。
★在培育的過程,培養軒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並建立同理心的認知,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歷程,以及實際的做法和概念,希望可以與每位父母分享。

※雪媽的理念和教養文通通都在『學習當父母複習當孩子』裡,其他分類文章都是軒的教養記錄或雪家的生活記事,請多多利用右側的『翻箱倒櫃』和『分門別類』找尋文章,可以省去爬文的時間。

※雪媽美食與體驗純粹個人感受,分享文章僅供參考。

目前分類:制定管教原則與規範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0-6-7-2.JPG 

嬰兒剛出生,用哭泣的語言訴請需要,牙牙學語期間,用行動表達他的想法,語言爆發時期,用模糊不清的語言與大人談話,直到孩子已經能正確的表達自己,此時再來談教養,為時已晚,怎麼與孩子溝通就是在學習一門功夫,抓到訣竅,親子之間的屏障就能順利解除,最終目的,就是懂得大人的想法,進而讓孩子學習正確的事。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

生活技能是孩子成長的任務,從軒1歲半開始,各式的學習就此展開,從戒除尿布開始,再來是收拾房間,然後進展到使用餐具自行用餐,接著讓他自己穿脫衣服,以及自己選擇衣服穿搭,還有折衣服等任務,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可以訓練手腳的動作及技巧,對於剛接觸的幼兒來說並不容易。

學習生活技能,可以讓孩子能夠獨當一面,增加自主性與獨立性,從中建立孩子專注力與耐性,父母只要能把輔助的手收到背後,讓孩子依賴的手收回,才能夠讓孩子循序漸進的學習更多東西。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個方法普遍試用小孩與大人,訓練小孩的是獨立思考,訓練大人的是脫離限制,從小做起,大人在帶孩子的時候,不容易慌張,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記取教訓,並且從錯誤中學習。

1歲後的孩子,從懵懂無知開始,接著慢慢建立組織能力,會開始逐漸串聯前因後果的概念,從掌心教育開始的管教限制,建立根基以後,孩子會開始用其他模式抗拒大人的限制,通常出現於學步期,這時是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從管教限制所建立的規範,是不能說服孩子認同的,只有限制是不夠的,後果承擔法,就是讓孩子知道做了什麼事,會有什麼後果或處罰,這樣的結果必須自己承受與收拾。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常常看到許多人因為孩子的生理時鐘調整不當,產生許多問題,剖析所有的因果關係後,依舊找不到答案。

惡性循環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看得到,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會出現,當然在新生兒的作息調整上,也非常容易發生。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階段性適應原則適用於長期的訓練,唯有這樣的方法,才不會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並保持對父母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另外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與獨立性。

階段性適應原則是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進行的訓練,一次適應一種方法與事物,完成了之後在進行下一個方法與事物,這個方法訓練孩子的速度慢,對於吃飯、大小便的訓練極有幫助。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人的冷靜是孩子的基礎,但孩子也要能同步學習冷靜的方法,才能有效控制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增加行為約束的能力,孩子的情緒宣洩,是需要一個方式讓他去抒發,父母在孩子情緒爆發時,說了再多孩子都無法接受,此時讓孩子自己獨處與思考,等孩子穩定自己的情緒後再進行溝通,通常孩子都會願意接受與傾聽父母的意見。

相信這樣的畫面大家常常都會看到,面對又叫又跳又哭鬧的孩子,自己說的話又聽不進去,父母就會受到孩子的影響,親子之間的僵持出現,孩子在無法平穩的狀態下,就容易引起衝突,不是越演越烈,就是父母妥協,這促使孩子會慣性使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與父母溝通,失控通常都是從這裡開始。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歲多的孩子,會開始學走,此時的孩子,因為擴大了視野面積,會開始注意更多週遭的事物,並開口學習說話表達意見,學習更多事物,會開始有自己的意見,1-2歲的孩子會開始努力掙脫父母的管教和控制,這時父母會發現孩子很喜歡說「不」,0-1歲的教養如果有建立完成,1-2歲時只需要再加強孩子的觀念,並且開始「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做什麼事會得到什麼結果,就可以順利度過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

我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在1歲以前好帶又聽話,每天笑瞇瞇的任人抱,我也曾經羨慕與讚賞這樣的孩子,但是到了1歲之後,這些人見人愛的孩子都慢慢地變了調,不知從何時開始,好帶又聽話的孩子不見了,變得刁鑽、搗蛋、叛逆、壞脾氣,讓父母難以捉摸孩子到底怎麼了?孩子會變成這樣,除了本身認知發展、情意發展與道德發展的成長造成的變化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家人的教養問題。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子在1歲前,尚未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也無法理解父母的話,此時親子之間會存在很多緊張的狀況,父母甚至不知道怎麼與孩子溝通,孩子也不明白父母到底要怎樣,因此在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無法使用正向的方式去管教孩子的行為時,1歲後就會開始出現脫軌的狀況,因此父母必須使用一個非常有效且簡單易懂的方法,讓孩子能及時明白自己的錯誤,進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0-1歲的孩子,有很多行為都必須修正,而且要在發生時立即介入,因為不懂,所以要教,這是父母的責任,孩子對錯的認知,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建立完成,有許多老一輩的人會認為「長大再教」或是「以後就懂」,這是非常大的錯誤觀念,要建立良好的規範與是非對錯的辨別,都是要從小開始教起,觀念很簡單,但實行的方式就是一門學問。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教養規則在孩子越小時,給的約束就要越多,因為孩子不懂,所以父母要為他建立規範的準則與實行的獎懲,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應該遵守的規範連父母本身都不能踰矩,教養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有一個遵循的目標,也有實行禁忌,如果父母誤觸地雷,或是沒有遵循一個目標去執行,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就會脫軌。

在孩子1歲以前尚未建立規則的概念,父母在教養方面,首先就要先給孩子打預防針,讓他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規範是必須要遵守的,先讓孩子熟悉規則,並連結因果關係,把規矩變成習慣之後,即使孩子聽不懂父母的語言,也能從建立的觀念中瞭解到父母表達的意思。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生氣質的各種型態,在訓練時都必須有不一樣的方式,應對孩子時也會有不一樣的態度,雖然天生氣質的不同,會延伸出不一樣的方式,但唯一不變的就是父母與孩子應對時的態度必須一致、堅定與冷靜。

●天生氣質的訓練法實行重點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孩子如果能建立充足的安全感,並且學會自我安撫與穩定情緒的能力,大約在1歲至1歲半時,就可以著手為孩子戒除吸手與吃奶嘴的習慣,減少自我安撫的行為,以增強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1歲至1歲半的孩子,安全感就該建立完成,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只是平常沒事就塞著手指或奶嘴,把吸允手指或吸奶嘴當成無聊的消遣活動時,這樣的行為就沒有自我安撫的作用,這時就要開始培養孩子情緒控制的方法,並開始戒除孩子吸手或吃奶嘴的習慣,如果沒有在此時戒除,孩子會淪為過度依賴手指與奶嘴的行為,對孩子有害無益。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