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過程,會伴隨著許多不可預知的插曲或意外,甚至孩子會出現不同以往的舉止,大人的臨場反應能力就很重要,這除了會影響到孩子對父母的安全感之外,也會改變孩子面對事情的勇氣。

孩子最常出現的緊急狀況就是生病或受傷,或是其他突發狀況,不知所措的大人就要被考驗危機處理的能力,這時候先把緊張的情緒壓下,先告訴孩子「沒關係」,先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後,冷靜的閉上眼睛思考30秒,當遇到的是沒發生過的事情,迅速尋找可能的原因或解決的流程;反之,遇到曾經經歷過的事,馬上把既有的經驗搬出來用,片刻都不要遲疑。

事情發生時,最難受的是孩子,不管旁人再怎麼緊張、擔心、生氣、害怕,都不會改變發生的現狀,有時候甚至會讓問題越演越烈,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

父母最重要第一件事,就是給孩子一個依靠,先用平靜的態度告訴孩子「沒關係,要勇敢」,接著沉穩的處理問題,減輕孩子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大人沉著面對事情的能力。

快速冷卻心情的方法,就是閉上眼睛或離開現場,接著深呼吸,然後告訴自己「放輕鬆,這沒什麼。」最後去喝口水,可以迅速的轉換心情。

冷靜有很多好處,可以讓思緒更清晰,處理事情的時候也可以避免出錯,人在情緒不穩時,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遺憾的事情,因此平常可以多練習冷卻自己的情緒,常常深呼吸告訴自己要放輕鬆,心情就會很愉快。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冷靜的與孩子溝通,情緒也不容易失控,教導孩子的時候,就能夠以平穩的口氣與孩子對話,以穩定的心情面對孩子,以堅定的態度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即使是在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依舊感受得到父母的愛,並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父母冷靜的態度,在面對孩子的挫折、緊張、害怕的情緒時,即使自己有同樣的感覺,也要把勇敢的面具拿出來,解釋這些情緒的由來和處理的方法,教孩子面對自己,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冷靜」。

孩子都是看父母的反應去決定自己面對事情的態度,古人說過「初生之犢不畏虎」,年幼的孩子不會懂得什麼叫做害怕。

會出現害怕的情緒,大部分是從父母身上看到而學習到害怕,例如:大驚小怪,這就容易被孩子學習;或是父母自己建立給孩子的價值觀,例如:父母跟孩子說這個東西很危險,這個地方很恐怖,讓孩子從小就建立這些事物是要去害怕的價值觀。

父母的角色實在很重要,在孩子嘗試事物時,盡可能的不要干涉,冷靜的旁觀孩子的反應,讓孩子自由去探索與發展,通常可以發掘出很多創意,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注意安全、小心一點」就可以了,當孩子有任何的情緒反應,才是父母適時出面的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