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許多人因為孩子的生理時鐘調整不當,產生許多問題,剖析所有的因果關係後,依舊找不到答案。

惡性循環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看得到,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會出現,當然在新生兒的作息調整上,也非常容易發生。

在制定作息時,因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對環境的適應度有個別的差異,相對的就會有各種不同的狀況,適應度高的寶寶,對新的環境和作息很容易接受,而適應度中低程度的寶寶,就常常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最常見到的是邊吃邊睡或是吃飽就睡,睡醒了吃,接著精神飽滿就醒著不睡,甚至容易哭鬧,等到下一次餵食,常常因為沒有休息,沒有精力吃,於是邊吃邊睡或邊吃邊哭,往往吃不到應有的量就睡著了,等到睡飽了之後,又是精神飽滿的醒著,但因為沒吃到應有的量,所以提前哭鬧,父母迫於無奈,提早給寶寶餵食,接著就打亂了整個作息,持續的精神飽滿不肯休息,等到下一餐再來邊吃邊睡。

這樣的狀況都是在惡性循環之中走不出來的大問題,要如何解決就端看父母的態度與決心,寶寶的哭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父母不夠堅定去調整寶寶的狀況,讓這樣的惡性循環繼續下去。

落花  

雪媽提供幾個經驗和方向,相信3-5天後,就可以逐漸脫離惡性循環之中。

解決方法

1.讓寶寶反省的藝術

寶寶一出生,每一秒鐘都在成長,當他們發現某些行為可以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時,這些行為就會被增強。

哭是寶寶的任務,是他們表達情緒的管道,同時也是他們的手段,當哭到無怨尤找不到不正常的原因時,就可以大膽的讓他先哭一會兒,練練肺活量與消耗體力後,等待哭停後再充滿笑容的迎接寶寶,寶寶就會知道哭無法使大人妥協,漸漸的減少哭鬧的行為。

減少哭鬧的好處,就是讓寶寶真正有生理需求與身體不適時,能夠正確的反應,父母也減少其它猜忌,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2.哄抱不能解決哭鬧

哄抱小孩,是大人的興趣和解決哭鬧的其中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效果固然快速,但也是惡性循環的元兇之一。

哄抱真正應該出現的時間點,是寶寶表現良好、生理需求與身體不適的時機,同時算是一種獎勵的機制。

當父母在寶寶真正需要時才抱他,寶寶會充滿安全感的信任父母,而且會適時的表達真正的感受,但若是哭鬧就哄抱,就等於是獎勵哭鬧,讓哭鬧的狀況越演越烈。

因此請記得在正確的時間點哄抱孩子,才會達到哄抱最好的效果。

3.保持清醒才能吃飽

當人在休息的時候,器官都是呈現休眠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餵食,不但達不到餵飽的效果,反而容易讓腸胃無法吸收,時常產生胃脹氣。

邊吃邊睡的小孩,大部分是哭著醒來,因為他們既吃不飽,胃又感到不舒服,睡眠品質也差。

因此在餵食的時候,一定要讓寶寶保持清醒,否則就停止餵食,直到下一餐再餵,中間即使醒來也要讓寶寶等,才能讓他知道要清醒的吃飯,並把握與珍惜吃飯的時間。

4.玩耍消耗寶寶精力

無法自由活動四肢的寶寶,除了以哭來消耗體力,就是得由父母讓寶寶玩耍消耗腦力,聽音樂、看圖卡、散步等都是可以讓寶寶動動腦,消耗了體力與腦力,就可以讓寶寶在休息的時間好好的睡上一覺。

在吃飽之後,讓寶寶的腸胃徹底消化的這段時間,就得讓寶寶保持清醒,這對寶寶來說都是消耗精力,除了可以讓寶寶睡得更好之外,對腸胃的消化也很有幫助。

5.堅持作息適當調整

寶寶一出生,就得由父母幫他們安排適合家中的作息,若是任由寶寶的哭鬧來制定作息,寶寶容易無所適從。

作息的安排完成後,就可以開始調整寶寶的生理時鐘,調整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出現,像是該吃的時候睡,該睡的時候哭,或是該玩的時候無法配合,這個時候,就得由父母彈性調整。

最常見的是在該吃的時候睡,通常是因為寶寶在該睡的時間哭鬧而引造成的狀況,父母就得收起食物,認真的叫醒寶寶,真的叫不醒,就得等下一餐才能吃。

在這中間,寶寶會提早餓,父母就得堅持住,熬到下一餐的前10-20分鐘再讓寶寶吃,吃飽後一定要持續讓寶寶徹底消化後才能休息,以維持一天正常的作息。

落花  

切記一點,父母要能堅定一致的教養,才能帶寶寶一起脫離惡性循環之中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