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安撫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這與學習情緒管理與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剛出生回到家的第一個月,是由媽媽來安撫寶寶,第二個月開始,就要建立孩子自我安撫的能力。

在孩子第一個月時建立安全感,第二個月開始調整孩子規律作息的時候,此時要開始放手讓孩子學習自行入睡,在睡著之前的這段時間,孩子會有哭鬧與抗拒的行為,此時父母可以觀察孩子的哭聲可能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睡前時哭泣語言的意義

1.想睡卻睡不著的哭,這種哭聲會很強烈,但是哭泣的時間不會太持久,讓孩子學習自行入睡的能力。

2.不想睡還想玩的哭,這種哭聲又強烈又持久,父母要建立孩子要休息的概念,並堅持一致的訓練孩子。

3.想睡也還想玩的哭,這種哭聲時而強烈時而微弱,除了要建立孩子休息的概念之外,也要讓他學習自己入睡的能力。

4.想睡感到疲累的哭,這種哭聲比較微弱,而且時間不會太持久,孩子很快就會學會自己入睡的訣竅。

5.不想睡也不想玩的哭,這種哭聲非常強烈,也非常持久,甚至可以支撐到下一餐吃飯的時間,孩子此時想表達的是希望父母的陪伴與安撫,因此父母要建立孩子固定作息的習慣,訓練所耗費的天數會比較久,也會有下一餐沒精神吃飯的狀況,父母必須堅持吃→玩→睡的模式,即使睡著也沒關係,還是得等到再下一餐可以吃飯的時間才給孩子用餐

6.身體不適的哭,這種哭聲會非常尖銳與強烈,而且哭泣時完全不會休息,停止哭泣時,通常是哭到筋疲力盡的時候,這時父母可以等待孩子哭泣有喘息時,就可以去察看孩子的狀況,有時孩子會刻意製造自己的不適吸引父母的關愛,父母就可以等待孩子完全停止哭泣時再來處理孩子的不適狀況。

鮮花.gif   

開始訓練自行入睡之後,孩子會開始找尋自我安撫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會學習到吸手指來安撫自己的技巧,有少數會學習到抱著熟悉的玩偶或被子做為安撫的方式。

孩子學會自我安撫以後,情緒會比較穩定,也能時常保持平靜的心情,漸漸的進入口腔期之後,這樣的孩子會充滿安全感,而且會學習自己滿足自己,喝母奶的寶寶會吸著媽媽的乳頭較長的時間,醒著玩耍的時間就會用嘴巴到處去探索,到處啃咬與吸允,即使沒事做或自己獨處時,也會自己吸著手指或奶嘴,或是利用吃手、吃腳來探索自己的身體,這些都是正常的發展行為。

 

延伸閱讀天生氣質的作息訓練與戒夜奶的方法自我安撫與自行入睡的能力軒的作息調整與戒夜奶實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